如果不是慕名而來或事先有了解,走到位于惠州西湖邊、“躲在”麗日購物廣場(西湖店)后面的惠州賓興館時,許多人都會產生疑問:“為什么叫賓興館?”甚至有的人大膽猜測:“這是舊時的一家賓館?”
賓興館外景。
走進去,你會發現,這座始建于清道光六年(1826年)的建筑,承載著豐富的科舉歷史記憶。
賓興館是由清代惠州鄉紳為資助本地生員參加鄉試、會試而建的會館。在建成190多年的歷史中,賓興館歷經風雨滄桑,曾是惠州學子參加科舉的物質保障,也曾在戰爭年代遭遇過炮火轟炸,還一度作為環衛工人宿舍。
2015年,賓興館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之后,得到修繕的賓興館迎來重生,于2019年1月化身為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,成為了解古代科舉制度歷史的一個窗口。
整體采用庭院式組群布局
從市區環城西路拐入塘尾街,賓興館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存在。這座面積約2900平方米的古建筑,有10個廳16個天井70間房,整體采用庭院式組群布局。講解員介紹,館名“賓興”,源于《周禮》。據《周禮》記載,舊時地方官仿古鄉飲酒之禮,設宴招待應舉之士,謂之賓興,后世將支持應試、入學、登科的機構稱作賓興。
清晉漢齋木刻袖珍版。
勵士子而興文教,正是賓興館設立的初衷。當時,生員、舉人等赴省城、京城考試,路途遙遠,交通不便,雖然官府有公車費,但經濟條件不好的學子也經常有路費不足的憂慮。因此,為鼓勵家鄉子弟科舉進取,鄉紳們提議捐資興建賓興館,租賃生息部分就作為生員、舉子參加考試的費用。
大堂里官員與賓客相互作揖,作送別“賓興”禮。
館內保存完好的《賓興館碑記》詳細記載了賓興館籌建、修建的過程,以及建成之后的模樣。道光六年(1826年),在歲貢黃錫圭倡議下,惠州歸善縣各鄉紳共捐銀6000余兩、銀元2000余元,買得塘尾街一塊地,于道光八年(1828年)11月建成賓興館,作出租經營。
新建成的賓興館,“前面案山,右邊榜嶺,高樓聳立,四壁輝煌!币槐娻l紳都將對惠州科舉的期望寄托在“賓興”這樣一種積極的資助方式上,“他日科甲蟬聯,簪纓鵲起,文風振而士氣伸,皆于是乎在矣!
見證清代科舉制度的繁榮與衰敗
那怎樣的學子才能獲得資助?每人又能得到多少資助呢?對此,同樣立于1828年的《賓興館條約》也有明確的說明。條約詳細介紹了惠州府歸善縣賓興館的管理制度和營運模式,明確規定每逢鄉試,該館便從租金中提出200元分給府、縣兩學參加鄉試的生員以作路費,若遇到會試之年,賓興館則資助每個舉人路費50元。
科舉展區可以看到貢元、亞元、明經進士科舉牌匾。
1905年,實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,賓興館雖在艱難維持,但已經抵擋不住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。隨著清朝的覆滅,賓興館的作用和功能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。
賓興館見證了清代科舉制度的繁榮與衰敗。據《惠州文化教育源流》數據統計,清代惠州府歸善縣共有文科進士10人,舉人118人。其中,在賓興館建成之前的約200年間,考取進士為5人,舉人77人;該館建成后至科舉被廢除的70多年里,高中進士者5人,舉人41人,比例較之前有大幅增加,側面反映出賓興館建成后,對振興地方文教、培育人才均有積極貢獻。
修繕后化身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
科舉制度退出了歷史舞臺,賓興館也在此后沉寂了數十年。它在戰爭年代遭遇炮火轟炸,中路第三進房屋被毀。解放后主體保存尚好的它被收歸國有,成為環衛工人的棲身之所,隱匿在金帶南街巷子深處。
但歷史未曾忘卻。2005年,時年76歲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、中國鄉土建筑專家陳志華在惠考察賓興館時,不禁感慨:“惠州賓興館,是目前中國鄉土建筑中最能反映科舉制度的實物之一,十分珍貴,要好好保護!
賓興館前門廣場雕塑展示送行禮。
2011年,惠州市啟動賓興館修復整治工作。2015年,惠州賓興館被廣東省政府列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2019年1月30日,歷經一年半時間修繕的賓興館重新開放,化身為惠州古代科舉制度陳列館,重獲新生。
走到賓興館的前門廣場,首先可以看到一組雕塑,這是賓興禮的其中一環——送行禮。步入館內,則是賓興鹿鳴——賓興館與古代科舉制度陳列展,共有4個展區,分別是賓興館與惠州科舉、中國科舉文化源流、惠州科舉名人及觀眾體驗互動展區,各展區通過圖文資料、實物展示、場景復原、互動體驗等方式,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惠州科舉歷史。
鄉試考試場地。
在賓興館與惠州科舉展區的大廳里抬頭望,可以看到貢元、亞元、明經進士等彰顯功名的科舉匾額,游客由此可以深刻感受到每個功名的來之不易。
再往里走,是一個設宴場景,當地鄉紳在此設宴款待應舉的學子。此外,各展區還設有惠州府歸善縣“賓興禮”、廣東貢院號舍、武舉拿石、放榜等復原場景,讓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科考文化。
在惠州科舉名人展區,可以了解許多惠州的科舉名人和寓惠科舉名人,這些引領時代風氣之先的科舉名人,是惠州的光榮和驕傲,也是惠州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精神資源。
游客們在飽覽西湖美麗的自然風光之后,會走進這里,為人文蔚起、名士輩出的惠州而驚嘆;附近的居民散步之時,也會進來瞧瞧,好像這座大宅院里有說不完的故事;還有些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里參觀,激勵后代勤奮學習,他日高中……近兩百年過去了,賓興館仍在以其獨特的方式勵士子、興文教。
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
本版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